`
kdyzi19u
  • 浏览: 16285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行走在思想的边上――武墩支教十二月(上)

 
阅读更多

行走在思想的边上――武墩支教十二月(上)
2011年01月06日
  十二月篇
  61
  将“神奇”还原
  ――听《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有感
  该务实,还是务虚,这在中国实在是需要考虑的方向性的大问题。
  最近听了两节课,说有幸一点也不为过,一节是原汁原味的农村课――执教的农村老师,学习的是农村学生,课堂在设施简陋的普通一间农村中心小学教室;一节是高科技含量代表中国、最起码也能代表省级水平的全国大赛课,优秀的教师做课,省城的学生参与,课堂设施应有尽有,甚至每个上课老师身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这在往年,任何一节课都几乎没机会欣赏到,赶巧,半月内全遇上了!
  尽管有诸多截然的不同,但两节课都异常精彩,学生在课堂上均能有所收获(之所以这样措辞,因为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很难界定和检测),这主要源自两位上课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灵活施教。
  尽管如此,我还是无法掩饰自己的思考。
  作家陈忠实被某次采风途中所遇的一棵罕见的柳树震撼了,观其形态,想其经历,嗟呀不已,一篇《青海高原一株柳》便诞生了。文中,实、虚相间的写法为文章增色不少,甚至于我们在阅读时还会情不自禁的陷于壮烈绮丽的想象之中而不能自拔。这也是老师备课时绕不过去的,你看,现在老师们在教这一课时,基本上越不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框框。所谓“一个中心”,即抓住这句话“这是一棵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所谓“两个基本点”,即抓住柳树的外形和生长经历(自然是幻想的,不少老师在板书中将这点也略去了),两个中心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认识高原柳是学习这篇文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当然,文章是有深意的,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彼”就是由树及人。当然,这才是文本价值的真正核心。
  我的问题是第一点如何突破?说实话,对于两位老师采用的突破方法我不能苟同。“神奇”是一个概念化的词语,将概念还原、将“神奇”还原让“神奇”从天空贴着大地该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抓住“锻铸”一词!
  将“锻铸”零敲细打一番过后,我们发现,锻铸,原本和柳树八竿子也打不着,不要说成为邻居,成为敌人的可能性都是没有的。可这株柳树不一样,自打他一出生,就与锻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温高寒快速到突然的交替、防不胜防的风雪霜冻就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的考验着本就贫瘠的青海高原上的每一个生命。生长过程中的每一天天天如此,以至于从没有任何一种时候他的身体是完整的――说体无完肤不为过吧?旧伤未结痂,新伤再添上,十数年或数十年之后,他的肤色就成了今天作家所看到的铁的色泽,有几块铁经过这样残酷到残忍、长久到如此长久的锻铸?这分明是柳树中的干将、莫邪,他者无异于废铜烂铁(或许这样说还是抬举他们了),不值一提,这就是神奇!
  在整个自然界中,人是最为神奇的生命!
  非常人更是神奇中的神奇,非经锻铸不可!张海迪、邰丽华、霍金、海伦??凯勒之流莫不如此,神奇无不是在“命运给予他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他却在一线希望中……”锻铸而成!我辈常人,命运给予我们的真是太多太多,我们的意志就在太多的享受之中消失了。寻些苦吃,主动锻铸自己,毋需等待命运的折磨而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和抗争,唯有如此,我们的生命价值才得以恒久的存在,而不是昙花一现,只求在世上混个脸熟。
  扣住“锻铸”,还原“神奇”,是对“神奇”的尊重!
  62(未完,不断思考中)
  写字教材的编辑方案随想。
  武墩小学正在进行中的写字教学包括如下目标:一学期目标、一学年目标和两年或三年的中长期目标。目标涵盖学校管理、教师书写和指导、学生书写诸方面。
  一、一学期目标:
  1、让每天都要习字的理念走进教师的心里;
  2、让每天都要习字的理念走进学生的心里,练字时,书写缓慢不匆忙,减少涂改;
  3、教师走进写字课,对学生的书写兴趣和能力给予积极的影响;
  4、教师和学生初步了解汉字楷书笔画的基本书写要求,初步了解汉字在田字格中“字在正中,大小一致”的基本格式要求。
  5、学生能够在硬笔书法书写纸上,自如地按照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临摹式样相同的作品。
  从两个月的实践来看,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正如之前所说一个校长决定一个学校一样,一个老师决定一个班级。教师的习字理念有了,这种观念定会悠悠的走进学生的心里,逐步表现在绝大部分的学生的行动和书写上。
  二、一学年目标
  1、教师开始练字,能按照教材上习字要点自如地书写;
  2、教师利用自己的书写能力在写字课上能给予学生书写兴趣更多积极的干预和有效的书写技巧的指导;
  3、练字时,学生书写速度较为适中,能将汉字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字大小基本一致,横竖较整齐,卷面较整洁;
  4、学生的书写习惯迁移到三科作业的书写中,半数左右的同学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5、每个班级能出现三到五个在书写方面展露一定才华的人。
  6、半数以上的语文老师能写一手较为工整钢笔楷书,最起码不能逊于学生中的优秀者。
  三、两年或三年目标
  写字教学当循序而渐进。这里的“序”,当为写字规律之序。对于写字规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当视教学者的学字经历或书法经历而有所区别。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我只能如下的设想:基本笔画系列;偏旁系列;笔法系列;间有章法系列。
  基本笔画系列主要包括横、竖、撇、捺和横与竖、撇与捺、横与撇、横与撇捺的组合等,一周练习一个训练系列,一个系列一般是一个训练点,有的训练点用了两个系列,训练点和范字的确定主要依据平时对学生写字的直观印象,有对症下药和急于解决当下学生书写中最主要问题的初衷。基本笔画系列用时12周,共12个训练系列(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添加)。
  写字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部分
  63
  会网友
  谈起会网友,很多人会会心一笑:哦,会网友啊!意味颇为悠长,也颇为简单:能有什么好事?
  我也会网友,因为凤凰!
  感谢凤凰,让有了会网友的机会;感谢凤凰,让我有为会网友正名的机会。
  与凤凰、与凤凰网友的每一次相会,都是千金不易的机会,绝对的学习机会,这是一种在任何学校或学院和名师教授们在一起所无法获得的学习机会。
  因为,与凤凰网友的接触次数不多,时间不长,但每一次都足可玩味。这不是普通的见面,即便被误读为见面,那也是心灵的触碰和思维的撞击,这样的碰撞是多维的,角度之多,话题之广,涵度之深,态度之坦诚,是平时工作生活中绝难做到的――难得的畅快啊!
  大概,与我们生活的圈子形成不了交集有不小的关系。
  喜欢这样的相会和交流!
  64
  评课
  说起评课,真让我头疼――一直不会。不是没人教,身边的专家和书刊上的专家都不少,总觉着是在说一些程式化的语言,让我说这些话的话一定会言不由衷。因此,当武墩的黄文军主任在卜老师教过《青海高原一株柳》之后的教研活动中让我重点评课时,我懵了!惭愧啊。不过还好,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护短,不会不懂装懂,假装大尾巴狼――承认呗!只好老老实实地说了一二三四五――最起码在我看来是狗屁不通,胡扯一气。
  下回呢?下下回呢?
  别人看不下那就让别人难受去,总不能叫自己也受着这样的折磨吧(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眼见凌云青竹、洌水、芳草茵茵、童话剧、燕子归来等诸多凤凰发烧友的点评中肯客观、出口成章,即便是三言两语,迸发的思维火花也让人眼前一亮,怎一个“羡慕”了得?
  唉,还是那句老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唉,还是那句老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下回,我还会这样哀叹吗?
  65
  好课                                                                   
  什么是好课?谁都能说出若干条道道来,或许,谁也说不出个道道来(谁肯承认?跟我学习,不承认也要承认,别不懂装懂),真正追究的话,恐怕不比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简单多少。跟我一样脑子里一团浆糊的老师不是少数吧?!目前,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对一节课的评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简直就有天壤之别。
  其中,有观念的差异。观念的差异是必须的,也是专业的。因为专业,才呼唤差异,差异刺激着专业向更专业专业而健康的发展。
  怕就怕,不是专业观点的差异!
  专业外的差异是害人的、害专业的发展的。尽管这两种差异都是主观的,但后者的主观对准了人,准确地说是对准了自己!实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正应了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何必呢?要知道,这样做,无意中将自己置于专业发展的障碍之中;要知道,生命可期,精神永恒。我们的追求何在?当我们功有所成、名有所就的时候,我们的精神诉求何在?
  不兜圈子了,说出自己一来的疑问吧:为什么专家眼中的好课跟我们的差距这么大呢?当真,我们水平不够鉴赏能力也极为低下、地下到和专家的境界总是形成或尖锐或隐蔽的对立?看来,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难不成就是睁眼瞎?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难不成,汝果欲评课,功夫在诗外?
  我无权改变结果,也不想改变,但我可以肆意地将自己的思维和言语如实描绘以显示我的存在。
  66
  祸从口出,不假的。
  一次闲聊时难抑的激动瞬间暴露了我的野心:即将进行习作教学个案研究。对于真正能做成大事的人来说绝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看来,我也不指望做什么大事。也好,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的好,至少有利健康吧。
  接着往下想,索性写个简单的计划。
  从二年级学生中挑选一个绝对优生(初步选定张益驰)告诉她的家长,您的孩子和她的习作即将成为我的研究对象,挑选一个与第一个人文风有别但成绩相当的优生(我家逗逗,不用选了,呵呵),挑选一个成绩中等偏上的习作中等的和一个成绩、习作均中等的学生、挑选一个习作较差甚至很差的一个学生悄悄研究。暂定如上5人,可根据情况的发展和变化做适当增减,增减人数不超过二人为宜。既然定性为个案研究,人数就不能多,多则滥。研究的习作以每学年两次其中和两次期末的考场作文为主,平时的习作练习和作文竞赛中的作品为辅做过程性的参考(暂定),之所以这样设定,其一,不想给自己增加过大的负担,顺手后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考量和研究的指标;其二,考场作文做不得假,较能全面反映出学生最近的写作水平和素养,当然,研究他们的习作水平不以试卷或作文本上的等第为准。研究时间四――五年。研究过程将在凤凰语文教学论坛或教研叙事里专帖描述,注意吸纳众网友的智慧以便更好的为研究服务,为诊断学生习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服务,最终形成一条行之简易、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途径。
  67
  曾经的写作的痛苦磨掉了多少英雄汉的习作意识!我也是其中之一,不敢写、羞于写让越来越懒于动笔,更别说当着别人的面写了,当着生人也不行――那是一个午后,我正在敲打着键盘,一个小伙子凑了过来:写着什么呢?我一吓,连忙将文档最小化:写好以后再看吧。胆怯提醒着我:我有读者意识。怕丢人就是有读者意识的最好体现――人要脸,树要皮啊!
  从这个角度说,怕丢人不丢人,因为读者意识的存在,你会让自己越来越对得起读者!最丢人的就是读者意识的丧失,丧失了读者意识基本就置于不想改变自己、不想提高自己的状态了!
  其实,读者意识对我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渴望关注、渴望肯定就是读者意识的显著体现。读者意识是不分年龄的,儿童有,成人也有,人人皆有。就我自己而言就有充分的体验,我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以后,总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不时打开该网页,看看浏览的人数,看看跟帖的有没有、都说了什么,不管网友们说了什么,我的心里总是笑着的……
  习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唤起显得尤为必要。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孩子在写文章时或以后能有着“我的文章要给人看呢”的想法,他能不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作品尽善尽美吗?目前的习作教学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厌恶,稍有点写作体验的也多是失败的体验,以至于不少学生在谈及写作时直言不讳:我讨厌写作文,因为我从没有得过一次优。语文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消除惧写、厌写的非积极写作心理,进而唤起学生的写作荣誉感、对写作的期待感,达到唤起读者意识的教学战略目的。
  68
  阅读推广,任重道远
  让三(1)班的孩子爱上书,爱上读书,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三个月来,以《弟子规》和《三字经》的诵读为突破口,我带领学生行走的阅读的大道上,行走得孤独而艰难。说是孤独,是因为不少老师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和引领阅读的重要,我是千里独行;说是艰难,是因为方方面面包含诸多主观、客观的因素使得读书习惯养成举步维艰,被动阅读的有一部分,主动阅读的只是凤毛麟角。
  上周出差,到南京参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全国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的现场报道工作,一周的课务全被耽误了。星期一早上,我照例检查《弟子规》的诵读。检查之前,我随口问一句:上周坚持每天中午和晚上读书的同学请举手。意外的是,教室里一片沉寂……几秒钟过后,我终于发现了一只怯怯的胳膊举了起来――那是唐瑶!
  说实话,真是很意外。尽管出差,但我在上周一就将出差的消息和本周每天晚上的语文作业通过校信通清楚地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出现这样的情况真是很不应该――我本来也没打算有多少人能想着,但能收到此信息的26位家长至少应该有10位给孩子强调吧?我的心理预期再次遭到现实的无情摧残――推广阅读,任重而道远!
  不管唐瑶举手的真实度,我孩子请全班同学用掌声表扬了她,这样,至少能让其他同学有明晰的方向可努力,至少能让唐瑶多了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扬眉吐气的机会。之后,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真诚的和学生探讨了书和阅读――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书,可以改变人;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话语,自然,这样的话他们是不太明白的,我不得不很违心的将读书的好处和利益(“钱”)挂钩:读书少,将来只能通过拼命的劳动来换取极少的收入,不劳动的时候,一分钱的收入也没有,就像你们的父母;熟读得多了,只需要很少的劳动时间就能获得很多的收入,还可以享受若干个丰富多彩的假日,享受着假日薪资(这样说,他们不懂,我说的更直接些)。不要以为自己身在农村就自暴自弃,古人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弟子规》的最后一句,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好处得到初步显示,我在课堂上总算能说点有内涵的话了),人的才华不在于他出生在城市或是乡村,而在于阅读的多寡和深浅。老师虽然现在城里,但也生在农村,在我从农村到城里的跨越中,阅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本普通的人完全有可能成为超越自己和别人的人……
  一句话,坚持读书,坚持每天读书,坚持每天中午和晚上读书,是老师对你们最大的希望。做到这一点,你就是最让老师喜欢的一个!
  此外,针对星期天到书店阅读并能适当购买自己最感兴趣的课外书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尽量不买和别人一样的图书。这样说,是因为看到教室里“我买新书啦”一栏里的数目出现了不少相同的名字,其中,《安徒生童话》出现的频率最高,六次,生怕如此下去学生的购书和阅读流于形式――为买书而买书,为阅读而阅读。真诚的希望他们读到更多的书,更多的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才能发自内心的因爱而读书。
  69
  课型如此之窄,为何?
  历五千年积淀而成、堪称巍巍然的汉语内涵之深厚自不待言,承担传播文化、开智明理的母语教学自是责无旁贷。这是不得不说的大话。
  在老一辈的辛勤耕耘之下,解放后的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前辈如叶圣陶等的母语教学思想和实践在新的祖国大地扎根、成长,为中国培养了代代英才。改革开放后,迎来了中国的转型,教育也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充分表现在名师的涌现和教材的百花齐放。就教材而言,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华师大版或许还有我不知道的什么版本的教材让人目不暇接。作为现阶段主流教材之一、于人教版老版教材弊端丛生之际应运而生的苏教版小语教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套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变革,与之关联的各种课型灿若云霞,成为当前小语教学亮丽的风景。作为语文教师,我倍感鼓舞!
  从发展规律说来,任何事物终有缺憾,语文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罕见的一致,大家都不愿意在教学大赛中尝试阅读课以外的课型,为何?
  课堂教学大赛,为求佳绩,“稳”字当头,最为保险。维稳,现阶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原本,该在特定的语境和场合出现,现在,它又跑进了教学大赛中。某哲人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限于本人的资质,无法断定其合理性,姑且一用。教学大赛中的稳,是尽最大的可能掠取佳绩、至少偏佳的成绩而绝不出劣绩的意思。相比较而言,阅读教学没有因它的常见而逝去多少美感,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等也没有因为不常见而有多少新鲜感,在与阅读教学的PK中总是溃不成军、丢盔弃甲,直至现在偃旗息鼓、一蹶不振。这类课型也只能在相关专项的大赛中出现了,即便如此,也是乏善可陈,甚至争议不断(其实,我最希望看到极具争议的课堂,不管是什么课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参赛的40节课语文课是清一色的阅读课,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全国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就演变为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全国第三届“阅读”教学大赛。
  不过,维稳,可能是绝大多数绝不是全部上课老师的心声,但绝对是全部上课老师背后挺立着的团队的心声!这又扯出另外两个话题,一是佳绩的归属;二是本不该有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力量的出现。佳绩,绝不是一个人的!课,是一个人上的,却是包含这个人在内的团队智慧的结晶,特别是佳绩取得之后,要感谢CCTV、JSTV、SJBTV……特等奖的税前5000元奖金够感谢的吗?一等奖的1000就更别说了!感谢组委会,没有设二、三等奖之类的安慰奖,在团队负责人看来,这就是劣绩――得了劣绩,你是怎么上课的?组委会的人性化安排避免了参赛选手可能遭遇的尴尬。这个避免可能也暴露了高级别赛课的潜规则――团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评委……),选手(我相信不是所有的)演课。团队的备肯定没问题,演的好坏就成了关键,于是,又有了磨课的说法。很多人是赞成磨课的。窃以为,磨课至少包含两种,不会上课所以需要磨课和要让所有或绝大多数听课老师(最好是评委)竖起大拇指所以要磨课。前者磨三年,后者磨一节,同时有个美名:试教,遍数不限,满意为止。我赞成前者,因为老师首先要学会上常规课,磨三年,起码可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我反对后者,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同一节课,磨的越多,预设越死,如此成就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必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迷宫里溜达,最后顺利到达终点站,这是披着华丽外衣的伪生命!遗憾的是,赞成磨课的人特别是专家都欣赏后者并身体力行之,带动一批有一批志于名家的草根教师们。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全国第三届“阅读”教学大赛中的40节课大抵是这样修炼成的!也是维稳的需要吧,我想。
  呼唤多样的课型,呼唤争议的课堂!
  70
  激活写作的心灵
  费了不少工夫将贾志敏关于写作教学的两篇小文章打进电脑,颇受启发。
  一篇是叶老教育子女写作的故事,一篇是贾志敏教孙女写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质一也。有些想法和做法都是我是赞同的,我在教逗逗写作时也正采用类似的做法,因为之前就看过前一个故事。此外,及时用眼光和文字捕捉生活的美更引起我的共鸣。
  相信有不少老师先我读过此类故事,事实为证:写日记的做法也应发端于此。问题是,同是写日记,为什么叶至善兄妹和贾志敏孙女能甘之如饴,小时的我辈及现时的诸多学生却望而生畏,恨不得拒之于千里之外?我想,这牵涉了如何借鉴的问题。“从三到万”告诉我们,“得矣得矣”是要不得的,可这种借鉴恰恰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通病,可怕的是,相当多的语文老师也犯此病,我也曾不例外。两篇故事中,叶老对于孩子的写作从不品头论足,更不说“写得不好”或之类的话语,在孩子读完之后,较多的说“我懂了”或“我不懂”,在其孩子做适当修改过后,再来一句:“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贾志敏老师经常将孙女的话语记录下来,再逐字逐句读给她听――听到自己的语言,小孩子的高兴是可想而知的,到二年级能洋洋数百字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和同辈,学写作的过程中受过几次肯定,几次否定?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师范时写作老师的话语:“丁丰,字差!”当时的那篇作文,短短的800字中,被老师圈出79个错别字(亲自数过的,绝对精确!该老师看到,非正楷字都可作为错别字对待。)回过头来看看现时的学生,学写作的过程中受过几次肯定,几次否定?――肯定的次数是否定次数的零头的几分之一?老师的精批细改(一红到底,还有眉批、旁批、尾批、总批)看似认真负责,可知道一大片红色对作者写作兴趣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毫不夸张的说,红色往往意味着被批评。于是恐惧写作、厌恶写作也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作者和写作的关系恶化至此,写作教学的差强人意自也在情理之中。
  改变习作教学的现状,首先要切准脉搏――我以为学生厌写、惧写的心理正是中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症结。
  消除对写作的厌恶和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让自己明白写作的本质,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本质,并从言语创造的高度欣赏孩子们的语言文字之美,杜绝挑刺、找茬式的畸形批判心理――尽管有时还打着帮助孩子的旗号!
  学生创作的文字作品,即我们常说的作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们是热爱新生命的。你看,面对新生的婴儿,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即使面对孩子满是皱纹的“老人脸”也不见喜悦的稍减。孩子稍有不适,人们通常有两种举动:一是着急,二是积极想方设法解决,一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解决所有的问题,之后,内心充盈的难抑的欣喜!奇怪的是,同样是新生的生命,孩子作文受到的待遇何其苦哉?此外,还使生命的创造者――孩子被株连――哀莫大于心死!
  写作心灵的激活,有赖于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帮助!
  像对待新生儿一样对待孩子的文章吧,这是一种更可贵、更需要呵护的生命!
  71
  “精英所见大同”,凸显了参赛教师怎样的潜意识?
  从南京回来3天,还没有完全从上周用时两天半的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中走出来。浏览着参赛的课目,隐隐觉着些许不妥,这种不妥又难以明白的表述,此时方感到水平有限的恐惧和失落。
  所有的40节课,一年级0篇(0%),二年级2篇(5%),三年级4篇(10%),四年级11篇(27.25%),五年级18篇(45%),六年级5篇(12.25%)。一目了然,一年级最尴尬,居然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了,二年级还有两块遮羞布,三年级、六年级勉强见人,四、五年级最有人气,特别是五年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40节课采用了28篇教材,选同一篇教材做课,本不是件特别的事,但如此多的选手所见一致就是问题了,有8篇教材被重复选用,最热门的一篇教材是《黄鹤楼送别》,有5位老师一致选用。这种现象,我称之为“精英所见大同”。
  对此,陆志平前辈的话颇有意思: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唯美,选手所选的课目唯美。就差说出选手的课堂也是的唯美的来。此言一出,全场腾起哗笑,听得出,哗笑里褒贬皆有,理性的思考后,我们应能发现后者或许更多。唯美不是坏事,但若所有人的审美都趋于唯美、甚至唯美成为我们唯一的追求时,未必就是好事。
  我们的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多元,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也是丰富、多元的,为什么到选择的时候,就单一得只剩下唯美的一类呢?个中缘由,懒得做分析,生怕又将精英们说俗了。一句话,希望看到丰富、多元的语文课堂!
  72
  习作批改的感性思考
  1、工作量                            
  很少看到老师能在学生作文上交之后三天内改完,并让改后的作文与学生见面,第二天就能将改后作文与学生见到只能用“罕见”来形容。造成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工作量的匪夷所思。语文老师特别是高年级语文老师最苦恼的事莫过于改作文了,认真负责的老师尤甚,批改一篇作文至少3-5分钟,以班级人数为40人计(当然相当多的班级不止这个数,甚至有的班级有七八十上百个学生),批改全班作文至少得3个小时。通常来说,不负责任的老师是不多的,即便是不负责任的老师,也得按照学校或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批改条例”,包括:得分、眉批、旁批、总批、日期以及行间错别字、病句的批改或是修改,再删繁就简的话也不会少于两三分钟吧,总用时总不会低于一个小时。我也见过一些超级负责人的老师,批改一篇作文可以用上十分钟,甚至十五分钟,他们能关注到文章的每一个犄角旮旯,所写批语比学生的文字还要多!可以想象他们改一次作文所需总时间了。也难怪不少语文老师改行教数学了,他科教师改教语文者,支玉恒老师算一个,还有谁?
  作文批改,语文老师不堪承受其重!
  2、批语
  写批语,是让不少语文老师苦恼的事儿,这也是上交的作文迟迟不能和学生见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耳熟能详的作文批语有:主题突出,文通字顺;文辞优美,语句通顺;中心突出等,这是表扬的,还有批评的:主题不突出,语句欠通顺;病句较多,多做修改……还有更加不客气的:你就不是写作文的料;这次作文真差……不做过多列举。这类批语有个通病:生硬。读罢,批者那种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权威让人不寒而栗,哪一个受众能坦然受之、诚服其道?批语,呼唤人文关怀!
  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角度来说,作文是学生的言语创造,是一个崭新的生命,需要我们每一个亲近她阅读她的读者的呵护、搀扶,批评或批判以及说三道四、也包括不恰当的赞美都是的生命的漠视和摧残。我们必须正视学生写作在水平上的差异,优秀的作文可以用“传观”“整理一下,可以发表”“文辞优美,妙笔生花”……众多的常人呢?我们的写作教学不是文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至少我所任教的淮安市区的小学教育没到这一步,农村教育更别说了),我们至少得关注到绝不多数的教育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走近他们,甚至走进他们的心田――批语就是难得的机会,有助于我们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言语交流和生命交流。我尝试着这样做,当然还远远不够。
  3、学生对批改的期待
  我曾经做了15年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写作文,直至大专毕业,13年写作史不堪回首,美妙的回忆只有一次。那是四年级时候,朱振宝老师对我在作文时引用他曾讲过的《隋唐演义》中的一句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赞不绝口,这一次表扬堪称绝唱!不过,每次作文之后总是迫切的想知道老师的评判,奢望老师的好感,哪怕是一丁点儿也好,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肥皂泡总是没等我细细欣赏便悄然破裂!
  有时候,我们最希望的往往就是最欠缺的,换过来说也对,最欠缺的就是最希望得到的――正如残疾人最希望自己健全、病人最希望自己健康、穷人最希望拥有财富等等一样,写作最需要肯定!!!每一次写作,作者总是期待读者积极的回应,没有积极的回应,哪怕是批评也好,毕竟有人关注啊――这是一种可贵的作者意识!语文老师,你注意到了吗?――你注意到你班上的几十位孩子除了个别另类的之外都具备这种意识吗?学会与之,不吝自己真诚的赞美,用“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来寻找学生的习作中的优点,哪怕是无中生有,写作教学必会海阔天空,一番醉人的景象。
  4、教师的批阅心理
  没有几位语文老师带着寻觅美好、欣赏美好的心理来批改作文。反之,不耐、厌恶、不情愿、敷衍之类的情绪伴随着教师批改的全过程,指望这样的批改对学生的帮助几乎是奢望,我是绝望的――这样的批改无益于学生写作的健康,更无益于教师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综上,批改的革命势所难免,迫在眉睫。
  减轻教师批改的负担,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让学生关注、期待教师的批语应该成为作文批改革命的原则和方向。
  73
  本周二和周三的下午连续进行作文写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写作热情比较高昂。说实话,很意外!记得周三下午上课之前,我对学生说,接下来的语文课要写一篇作文,好吗?孩子们罕见地响亮回答:好!我想,有这样的回答跟上一篇作文不无关系。以下是本周作文《读,真      》批语(全班38人,无一漏网):
  史振宇:真好!
  张洋:加上标点,语句就更清楚了!
  张超超:感受到你的努力,真不错!
  陈云:一个标点占一格!
  张涵:有志气的小姑娘,老师最喜欢了!
  鲁文秀:怎样才能不让人笑话?坦白说,你做的还不够!
  胡梦宣:写的真多啊!加上标点好吗?
  陈倩:只有一个标点!请在适当的地方加上标点!
  张马财:平时努力了,自然会有好成绩!
  胡志文:开头空两格,在适当的地方加标点!
  赵波:有真情实感!注意,写作文请“打”离开!
  蒋婷婷:坚持读书,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王子健:没感到你很难受啊?
  徐可:你真努力!
  鲁新元: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脚踏实地、认真努力的人!你也行!
  陈鑫:语言真丰富!老师欣赏这一点!
  刘伟:没觉得你很难受啊?
  赵阳:次数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吴子莹:只要有行动,你能超过很多同学!
  史莹莹:我只看到一个标点!
  吴宇迪:能请教父母,你真好问!
  刘杰:不认真,是阻碍你进步的大敌!
  李发:坚持最美!
  张晨成:想办法把空白填上吧!
  唐露:多么漂亮的卷面!!!老师为你骄傲!
  王莹:不仅如此,读好书能让自己的学识、修养得以提升!
  薛露:加油,向前冲!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
  刘江:加上标点!
  梁凯:能写一句通顺的话,真好!
  沈佳露:加上标点会更好!
  杜如意: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出色的!
  顾贺笑:努力,必然会让你品尝到数不尽的快乐!
  高杰:经常丢标点,会使句子更不清楚、意思更不明白!
  杨雪:的确,你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可以,你可以成为最棒的学生!
  张明晓:能把空格填好吗?请教别人或字典都可以!
  吴媛媛:能顶住压力读书,老师为你高兴!
  王雪: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瑶:欣赏勤奋的你!
  本次批改,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及时。周二下午一节课写完作文(尽管或长或短,没有写不完的),第二天早上的语文课上与学生见面;
  2、表扬的面大。写作前,我对孩子们说,本次习作将根据字数的多寡评选出写得最长的20位同学,加500分,在这20位同学中,选出最长的5位同学,加1000分。此外,得3颗星以上者,奖励一个老师签名的笔记本。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并额外多表扬了3位同学。
  3、无人不得优。短暂的教过四(1)班,便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喜欢(或讨厌)写作文》,通过引导,学生大都能写出实话。写喜欢写作的同学基本上写不出喜欢的理由,写讨厌写作的倒是情真意切,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以前写作得到评价不高,学生直白的说:三年级一年的写作我从未得过“优”。是啊,从未有过肯定,赞美简直就是奢望,写作的热情如何谈起?光靠语言的煽动和呵斥无益于写作热情和水平的提升。学生的话语也告诉我们,作为批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第,甚至是学生最为重视的,或许在学生看来,写作文就是为了等第;或许作文本发下来之后,他们只看等第(小学时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先看等第,等第满意了才会看老师的尾批)。学生重视的,我们必须不能漠视。因此,作文批改的革命,从为学生打“优”开始,“优”的后面,可视写作水平和卷面、思想等酌情加星。
  4、赞美为主。不吝溢美之辞当为作文批语的主流!
  我想,不能因为做得还不够,就停住前进的步伐。
  74
  连续两个下午写作文,孩子们兴致不减。从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老看,最明显的缺点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的文章通篇无标点,有的文章偶尔有几个标点,对冒号、引号的使用更是差强人意,乱扣“帽子”的现象和严重。因此,一要激发写完整的句子即一句话写完必须要加上标点加错了不要紧但必须要加的意识,二要告诉学生各种标点使用的语境,当然,一口吃不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大跃进是要不得的。
  今天的语文课,第一是表扬昨天的作文《    老师,我        您》(第一道横线填老师的姓,第二道横线填“喜欢”或“不喜欢”),5位同学获得1000分的奖励,6位同学获得800分的奖励,11位同学获得500分的奖励,另有7位得到优加三颗以上五角星的获得我亲手签名的笔记本一本;第二学习人物语言的描写,加深冒号、引号的使用特点。我写下一句话:“丁老师说:‘顾贺笑是个写作天才!’”这句话是我对顾贺笑本次习作的批语,写这一句有一石二鸟的想法。我是这样范读的:丁老师说,冒号,上引号,顾贺笑是个写作天才,感叹号,下引号。学生学着我的读法自读。我接着说:“丁老师说”是提示语,引号里的“顾贺笑是个写作天才”才是丁老师说的话,就是人物语言。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一句完整的话通常包括提示语和人物语言两部分。结合第17课《石头书》、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两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请学生分别读提示语和人物语言。充分感知和朗读之后,再请每位同学以这样的句式练写一句:        说:“                      ”。
  于是,我对今天下午的习作《洗碗记》有了期待:究竟能有几个孩子能正确使用反复强调的冒号与引号。
  75
  三天,每天一篇,从《读,我真       》,到《    老师,我        您》,再到《洗碗记》,学生疯狂地写作,我,亦疯狂的批改着!
  我特别想知道,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潜能究竟有多大?
  客观的说,前两篇文章的写作对学生的刺激是正面的、积极的、有益的。刺激的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至少,在我说“下午写一篇作文,好吗”时,赞成的声音很响亮,不同的声音肯定有,但肯定不是主流。两篇文章一对比,不难发现,第二篇有着比第一篇明显的积极改变:字数普遍增加,获得积分的三类同学字数分别达到作文本的第三页中间、第二页最下面、第二页中间,约略平均多100字左右。我一直认为,勇于表达是写作教学第一要务,达到这一点,反映了学生不厌恶或者是喜欢写作的潜意识。三年级,当是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第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里,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勇于表达,最高境界是乐于表达,不能用挑剔影响学生用笔表达的意识。同时,语文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享受到表达的乐趣,我们可以做到。问题在于,我们做,还是不做?
  76
  呼唤真正的“教研沙龙”
  沙龙,应是舶来词吧。上网查了一下,该次来源于意大利语,语意,大客厅。传播到法国,引申为聚会,沿用至今。这种聚会与中国的聚会不同,中国的聚会有两层意思,即聚餐和娱乐。沙龙,最早由厌倦了宫廷交际生活的上流贵妇组织的家庭聚会,人数不多,话题不限,无忧无虑。沙龙通常由美丽的女主人发起、主持,在夜晚举行,理由是朦胧的灯光更容易激发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智慧。民国时期,我国也曾出现类似的聚会,最有名的就是大才女林徽因所组织的。可惜,也是昙花一现。
  近百年过去了,这种让人向往的氛围始终没有出现――这应该有着深刻的历史和传统的原因。
  现时的教育,行走在悬崖的边上,这是现实,绝不危言耸听。
  现时的教育最需要沙龙意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畅谈着、表达着,也可以争吵着、发泄着。君不见,我们的教研会上,没有“一团和气”的牌子,却洋溢着浓浓的“和谐”的氛围,言不由衷的赞美,披着真诚的外衣一次次道貌岸然的出现,原本真诚的批评却只能委婉的、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教研,亲近着恭维,远离着思维,至于思辨、激辩,早就丢到爪哇国了……
  好友董郎离开了教育系统,却留下了一句经典:“让课堂乱起来!”一句充满思辨的呐喊,道出了课堂的尴尬。
  效仿一下:让教研会乱起来!
  77
  按照与学生的约定,《洗碗记》顺利写毕;同样,《洗碗记》也在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如约返回,与作者见面。
  对《洗碗记》作如下分析:
  1、写作兴趣。我问孩子们:喜欢写作文吗?喜欢!声音的响亮和一致让我欣慰。有两个人没有反应,那是梁凯和刘江。为什么喜欢?有的说,写作时我很开心;有的说,写作能加分;有的说,写作能能到本子;鲁新元说,写作,让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美;杜如意说,写作,让我的语言……就在她嗫嚅着地时候,我接上了她的话茬:让你天才般的语言能力展现出来……窃以为,兴趣的提升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如此局面,来之不易,实在需要继续呵护着、牧养着!
  2、写作字数。从某种程度上说,字数也是写作兴趣的反应,对小孩子来说,每学期会写很多字吗?字数的增加,让我看到了三年级学生写作的潜能。全班38人中,有29人在3篇作文的写作中语言越来越丰富,通常是第一篇写一页,第二篇写两页,第三篇写三页,特别是从来不讲话的刘杰从第一篇的4行到第三篇的18行,简直让我刮目相看!张涵,32行;吴媛媛,31行;蒋婷婷,唐露,30行;李发,高杰,陈倩,王雪,28行;薛露,鲁新元,杜如意,26行;张晨成,张洋,张超超,胡志文,25行;唐瑶,24行;陈鑫,23行;陈云,史莹莹,22行;刘伟,21行;徐可,沈佳露,杨雪,19行;史振宇,刘杰,18行;赵阳,17行;张马财,王莹,16行;赵波,14行;王子健,12行;吴子莹,梁凯,11行;鲁文秀,10行;胡梦宣,刘江,9行;张明晓,吴宇迪,8行。一行15字,达到300字的有20人,不足200字的有8人,同样有8人超过了400字。应该说,学生具备了进一步写作的能力。
  3、标点符号。不少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不知道要加上标点符号,几经提醒,虽有改观,效果不大,相当多的同学只能在一篇文章中零星的加上几个标点。可喜的是,描绘人物语言时所必须的冒号和引号在一些同学的心里发芽了。不过,标点符号的运用应该是这学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4、批语。呼唤并批语的革命,不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下是本次写作的批语,同样是“一网打尽”:
  刘杰:语言越来越丰富,多么巨大的进步!
  张涵:老师发现,你特别认真,学习认真,洗完认真,对待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教到你这样的学生,真是老师的幸运!
  蒋婷婷:能清楚地讲一件事生动地表达出来,老师为你高兴!
  唐露:你的语言非常生动,在你细腻的描写中,老师看到了你幸福的家庭!
  李发:什么地方需要引号?思考一下,你就明白了!
  高杰:写道后面,终于见到标点了,还不止一个,老师很高兴你的进步这么大!
  陈倩:懂事的你都把老师感动了!
  王雪:说了半天,你到底是怎样洗碗的?碗洗干净了吗?
  鲁新元:人物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老师很欣赏!
  顾贺笑:坚持做一件事,时间越久,越是了不起!
  张晨成:你是全班唯一一个知道给文章分段的,老师为你骄傲!
  张洋:你的进步之大让老师惊讶,更让老师欣喜!
  张超超:内容丰富多了,真令人高兴!你是怎么洗碗的?老师很想知道!
  胡志文:人物的语言描写很生动,再把洗完的经过写清楚,更好!
  唐瑶:老师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洗碗的?
  陈鑫:老师很高兴,你在不断进步!将洗碗的经过写得清楚就更好了!
  陈云:洗碗,被你写的如此清楚,真棒!
  史莹莹:你的碗洗得真干净!
  刘伟:句子太长,读起来就会费劲,加上标点后读起来就轻松多了!试试看!
  徐可:你的进步真大!说了,可要做到噢!老师期待着!
  沈佳露:注意,引号包括上引号和下引号两个部分,缺一不可!
  杨雪: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史振宇:老师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洗碗的?
  赵阳:懂事的孩子,老师也喜欢!
  张马财:努力了,进步看得见!
  王子健:呵呵,洗完了吗?
  吴子莹:老师看到了四个标点,有进步!语言更丰富了,有进步!
  刘江:你写的能让老师读明白,真了不起!
  吴宇迪:加了三个标点,有进步!写得比上次多一行,大有进步!
  吴媛媛:你是怎么洗碗的?写清楚的话,文章更精彩了!
  薛露:引号,总会忘了加!请加上,好吗?
  杜如意:这真是世界上最棒的语言,这是老师见过的最棒的作文了!当之无愧的故事大王!
  王莹:洗碗的过程非常清楚,真不错!
  赵波:读着你的语言,老师都陶醉了!
  鲁文秀:送你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立即换钢笔。我很奇怪,居然看不到一个标点符号!
  梁凯:能分段,好!无错字,好!每段开头空两格,会更好!
  胡梦宣:写得激动了吧?你看,标点都忘记写了,有空加上去好吗?
  张明晓:怎么洗的啊?写清楚就更好了!
  窃以为,本次批语比上次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贴近学生。
  有时候,写批语要寻觅,寻觅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可横线寻找,也可纵向寻找;有时候写批语要无中生有,客观的说,有的学生根本无法写作,即使在老师威逼利诱之下凑成几句,也是不知所云,写作的心门完全关闭,我想,最起码不要在写作上给他们留下阴影,索性给点快乐吧,纵使写作水平不得提高,多点快乐也好啊!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能给我们以惊喜!比如梁凯,《洗碗记》写了一页,没有一句话哪怕是短语是通的,完全是瞎写。细读之下,我惊讶地发现,他写了三段话(全班只有他和张晨成两人分段,其余37位同学一篇文章就是一大段话),居然没写一个错字,于是,我工整的写下了“能分段,好!无错字,好!”作为批语,可以想象梁凯读到评语时的样子吧?
  5、批改时间
  美中不足的是批改时间有点长,超过一个小时。我一直认为,批语革命的关键点就是减少教师的批阅时间,生均一分钟最适宜,这样,通常在1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批阅完一个班级的作文,40人的标准班半小时左右改毕最为理想。
  78
  瓶颈
  理论知识的极度匮乏令我羞愧,面对学生的习作――来自教学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只能进行片言只语的感性分析,如此下去,只会陷入经验主义的圈子。
  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想教育在线,不敢登陆教育在线,教育在线网友们的勤于笔耕、踽踽而行让我自卑,愈是这样愈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也愈来愈自卑,此即谓恶性循环。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