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dyzi19u
  • 浏览: 16284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谈读书的三重境界

 
阅读更多

谈读书的三重境界
2009年06月07日
  读书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幼年的小人书、连环画,到寒窗苦读十几载的求学生涯,到现在工作中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读书已经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有人说,读书有三重境界――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为人,就是热爱生活、勤奋工作,运用书中所学造福社会。回想一下这些年来的读书经历,也正是在这三种境界中逐步升华、提高自己。
  (一)读书为知,是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最好途径。宋太宗说 “开卷有益”,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最基本的目的。莎士比亚曾这样描述读书,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人类有了书籍这一营养品,才得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得以立足社会,施展抱负。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21世纪,世界更加复杂多变,竞争也前所未有地激烈,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不只是校园里学子们的专利,学习已经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立足,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不断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而读书无疑是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回顾短短几年的工作经历,我深切感受到,审计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翻阅账簿,简单地就账论账,经济制度、财税体制和管理方式都处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有所创新和突破。《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每年都要对省财政厅进行预算执行审计。通过多年的审计监督,省财政厅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明显的违纪违规问题逐年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审计人员就没有用武之地了。为了使自己在财政理论水平上能有进一步的提高,我报名参加了山东大学的财政学研究生班,对财政学术研究方面的前沿理论、国内外先进的财政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学习,平时读书、看报也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在对省财政厅的审计中,运用新学到的知识,及时跟踪审计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措施,从完善管理、促进改革的高度查找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读书为知,还在于它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阅历。美国作家阿西莫夫说过,“无法想象,有什么东西能像图书那样,人需要多少,它就赐给你多少;更想象不出,有什么东西像图书那样,不多不少地把整个宇宙献给你。”书里的世界五彩缤纷,观念也各不相同,读书是对人生经验的壮大,它能使我们见识从未历经的生活。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很多方面的认知和体验都极其的有限。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如果都要我们去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即便跑断了腿,拉长了耳朵,耗费了所有的家财,想来也难以做到。但是,人类发明了文字,进而用文字写书,书呈现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里的不同经验。我们只需坐在家中,在黄昏的夕阳下,在静夜的灯光里,泡上一杯茶,翻开一本书,便可以走出我们狭小的生活圈子,走入一个无边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一种花费最少的旅游。闲暇的日子里,我喜欢读余秋雨的散文,足不出户便可以游历大江南北,体会异域风情。从华美矜持的敦煌飞天到淡雅清丽的江南小镇,从震撼心灵的庞贝废墟到皇气熠熠的温莎古堡,没有了旅途劳顿、纷繁嘈杂,更多的是感受文明的力量,品味历史的沧桑。
  (二)读书为已,使人修养身心,明理睿智。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尤其是在物欲膨胀的今天,久处其中的人们,难免会因琐屑小事而迷了心志、乱了头脑。此时就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先贤、智者们的智慧结晶,在阅读中理清纷繁的思绪,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
  《谁动了我的奶酪》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本畅销书,为什么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会吸引众多的读者?就在于它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需要面对的,对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在现实生活中,“奶酪”代表了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想要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等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一旦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为它的附属。这时如果忽然失去了它,在这种变化面前是牢骚满腹、等待观望,还是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谁动了我的奶酪》给出了很好的答案。生活在现在这个快速、多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随时需要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做出抉择。读完这本书,我知道变革正在我们身边迅速发生,我应该做的不是惧怕和等待,而是采取行动,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它,以充分的准备迎接它,利用它,让每一次变革成为我成功的起点。
  (三)读书为人,使我们感谢生命,关爱他人。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境界,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追求上说,还应该 “为人”而读书。
  读书的妙处,不在于所得,而在于所用。书本上的文字更接近于纯粹的理想和真正的智慧,能比平常生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教益,它是著书人倾心为人类社会积累的宝贵财富,这可以称为“著书为人”。作为读书人,每读一次都能有所知、有所获,并能以此造福他人,造福社会。大到国家、民族,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到工作、家庭,能够信任关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事业和生活,勇敢地负起每一项责任,认真地履行每一个承诺。我想,这正是我们应该毕生追求和付诸实践的。
  古人云:“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这两句话是读书人生最好的概括、最生动的印证。书,是我无言之师,也是我永远的执着与追求。读书是高尚而神圣的,它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最高境界。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那份温馨正是我最大的快乐!
  7.读书养气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是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
  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